干货 | 企业注意的十大财税问题
发布时间:2018-11-30
2017年财税新规实施后,中小民营企业税务核算执行难度增大,税负可能进一步增重,税务风险变得更加可怕。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而言,规避税务风险,规范财务管理依然是财税工作考虑的重点。不管是老板还是财务人员,抓住财税最核心的问题,能够在财务实操中游刃有余,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根据在财税咨询经验总结,整理出应当注意以下十大财税问题:
一、会计不稳定
阐述:民营的会计职位最大特点就是更换频繁,不是老板看不中会计,就是会计反感老板的做派。结果帐务管理越来越乱,财务管理跟不上业务经营管理,新的会计人员无法调整混乱数据。老板总是不断换人,期望扭转财务局面。
延伸: 一般民营老板不懂会计和税务,通常把会计和税务等同于算术,也等同于财务管理;会计和税务有严密的规范和逻辑,而财务管理显得灵活和自由。经验不足的会计擅长的工作就是会计核算和税务操作,对财务管理是弱项;因此会计与老板的交集少,总是不断寻找理想的合意“对象”。
二、思维隐患
阐述:会计和税务的理论思维逻辑,是在业务客观条件下,顺向按规则处理的结果是什么样就什么样,也不考虑这个结果是否在目标范围之内。其实会计和税务的实现业务与财务管理是一样的,业务条件是可事先筹划和主观设定的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逆向思维、闭环思维和目标不断调整思维是思维价值重点
延伸:所有的理论教材所举的业务案例,都是提前设定好了业务性质和数据,还有处理规则路径;这样学生从不思考和质疑性质、数据和路径可否变化,在现实业务中它们都需要学生判断取得。所以包括目标都需要从模糊走向清晰。
目标价值的工作都是无用或有害的,在头脑中要不断沙盘推演(财税筹划),尽最大可能的变化以争取最有利的目标实现。
三、应用原则问题
阐述: 重要性、实质重于形式、权责发生制、及时性、清晰性等,还包括四个基本假设,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应用走样或不灵。其中最真实的就是重要性原则,实质重于形式经常阴阳转换,权责发生制有时应用不灵,及时性和清晰性无操作标准,四个假设也是主观设定,有相当的人为操作成分。
延伸:重要性应用无时不在,只是菜鸟会计没有注意;菜鸟会计无意中反过来操作,把不重要的业务搞得很详细,重要的却一笔带过;权责发生制+不重要=收付实现制;及时性和清晰性与职业经验有很大关系;四个假设中会计主体和会计分期规则被反向利用的情况最多,但无有力的反驳证据;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应用处理,菜鸟会计不必在意。
四、业会分离
阐述:会计和税务理论要求会计处理必须与业务真实保持一致。在现实工作中,上司或老板以商业保密为由,对重要的或敏感业务不让会计参与,事后也不知让会计知晓,会计主动询问也会遭老板拒绝,结果会计的业务处理只能按票据信息操作,若票据信息与业务不一致不断累加,会形成业会分离愈发严重
延伸:现在的民营企业一般有两套帐,老板只关心内帐,对税务帐完全交由会计或代理记帐打理,从不过问;从获利或省成本的角度,老板可能背着会计干一些与会计税法相矛盾的事,然后交由会计做帐务处理,菜鸟会计也不过问票据信息的真实与风险,顺向按规则操作完事,至于结果怎么样,不会知晓,也没有能力知晓;最后是会计项目与实际差得离谱,直到恐怖。
五、成本核算分析
阐述:成本核算过程是一系列条件假设判断合理的过程,既要求接近真实,又要考虑核算效率。所以假设的周全与合理直接导致核算结果是否客观。很多核算的结果外行都看到离谱,自身还不知情;在成本分析上,注意成本结构的可承受范围与变化;还要注意战略成本、经营成本与制造成本的责任划分。
延伸:有职业经验的会计在成本核算时所得到的结果一般接近客观,即使不正常,也会即时发现和找出原因。有时根据筹划目标,人为操作成本核算结果既有利又合理也是经常的事。现在很老板一旦出现长期亏损,总是在最底层的成本费用上打注意,其实很多成本是与老板的前期项目规划直接相关,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直接相关,与底层员工操作关系不大。
六、对帐问题
阐述:会计对账是个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能力。最常见的有现金和银行存款对账,存货与固定资产对账,债权债务对账,其中最难的是债券和存货对账;很多会计怠于这项工作内容,它需要真专业实操本领,又不能蒙混过关;最能考验人。因此会计账务做得最容易问题,又不好高效率解决的就是对账。能够找出差错原因,并能说服对方,光专业水平是不够的,还得有沟通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。
延伸:对账工作是个很及时的工作,尤其是频繁发生的业务,要做到月月对账,及时更正差错。很多民企会计只要业务对方或领导不要求对帐结果的,常常长期不对账,结果差错越来越大,查找原因错综复杂,只好躲避甚至辞职来解脱。对账不及时可能给业务人钻财务管理的空子,存在的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改进,等出现问题一般已经形成损失,领导会对会计的职业能力大打折扣。对账同时也是保障业务关系方对数据往来的认同和履行,保障业务法律的有效性。
七、帐面调整问题
阐述: 账面调整问题更具有综合处理能力。除了对帐需要帐面调整外,前期业务因会计不断更换或因信息不充分考虑不周全,设置了不恰当的科目形成了混乱的财务数据等也需要调整。根据重要性原则,关键科目或重大数据调整必须要有调整最详细的书面说明,做到有客观的来源,不是凭空捏造。调整的科目选择很重要,一般菜鸟会计没有处理能力。
延伸:账目调整的目标一是让原有数据恢复有效状态,二是让科目更完整和简洁,让自已和数据使用人用得直观和有效。账目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类:
1、计算数据误差可以直接转入管理费用;
2、与对方确认的差错内容调整对应科目(存货、债权债务等);
3、账目重复设置的业务统一调整到指定科目;
4、历史遗留问题科目通过重组同时消除不真实的债权债务。
5、前期确认判断有误形成的科目错误调整(股权做成债权,费用列入资产)
八、财税筹划问题
阐述:民营企业里尤其是财务负责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,财务负责人整天就是到处救火,这里因财务问题停滞不前,那里因业务不合规范不让通过,更为光火的是前期潜在的问题暴露了,已经形成了损失,老板大发雷霆,要财务负责人承担责任等等,这些都是没有财务筹划的结果,所有业务处理都是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里就是哪里。
有财务管理经验的老板可能在财务筹划上不会出现大问题;但老板通常不懂税务,根本不把税务筹划放在眼里;若财务负责人没有能力说服老板,则只好由老板强势指导操作,财务负责人在忍受的情况下做出一系列高风险的会计和税务处理。
因此,缺少筹划环节,一是可能老板不重视,财务筹划无法体现;二是财务负责人没有能力,拿不出筹划效果;三是既不重视,又没有能力。
延伸:财税筹划贯穿整个财务工作过程;
1、财务流程与标准制度设计;
2、帐套管理与科目设置;
3、财务预算与日常现金管理;
4、增值税税负大小、开票和抵扣票的筹划;
5、企业所得税季度安排和年度筹划;
6、成本核算的单位成本是否合理筹划;
7、业务接单的定价筹划;
8、业务的账务处理科目选择筹划;
9、日常业务审查及收付款的责任规避筹划等。
按财税理论逻辑,业务处理按规则操作即可,不需要筹划;但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有价值目标,能不能实现,实现的程度有多大,是靠筹划来争取的;一般在业务开始前筹划最为有利,因为业务过程尚未发生,没有形成客观事实;当业务形成的事实程度越大,调整筹划的空间自由就越小;民营老板热衷于救火式筹划,感觉价值含量高,对那些事先筹划好,在后续业务中很顺利感觉不到价值存在。所以民营企业老板在未发生重大损失前是不会招用相当水平的会计;等受到沉痛的损失打击之后,可能会更重视会计高手的财税筹划所体现的价值。
九、报税操作问题
阐述:不论是会计专业教学还是社会上的实操培训,把财务工作中的报税操作看得很重视,这其实有点过了。现在一般都是在网上申报,不管怎么升级版本,申报系统都有固定的程序(还有操作提示和不当反馈);报税操作的价值含量在数据如何从帐套中提取,绝大部分是一致的,有时可能不一致;其次是做好报税的前期准备工作如预留税金、帐套与票据的核实复查,筹划税金在各期间不要太大波动。
延伸:
1、增值税申报注意问题:一是开票系统与申报对接无误;二是申报数据以发票金额自然核算统计为准,帐套上有误差的,调整帐套误差;
2、企业所得税申报问题:季报叫预申报,年报叫汇算清缴;因此,季报虽然是按帐套数据申报的,由于费用数据的及时性存在合理误差,季报数据有相当的主观成分,年报是在纠正了各季度数据和按税法调整后的确定数据申报,将主观调整为客观。当帐套数据有变时,以累计数据为准倒推季度数据。
3、个人所得税问题:注意税负沉重,注意幅度变化。
十、汇报与沟通
阐述:财务汇报的实质:会计先把通俗业务转化为专业的商业信息,汇总业务后再把专业的商业信息回转为通俗的业务语言。第二次转化比第一次转化更难,服务的对象更高;没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验积累,达不到业务信息的精准转化;
沟通的作用:一是互通业务信息,尽可能消除不对称;二是业务的目标达成共识;三是操作标准和流程的选择达成一致。可能因价值观、专业局限或利益矛盾经常造成沟通效果不佳,因此沟通也是在业务矛盾中不断的自我调整。
延伸:财务工作汇报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,尤其是口头汇报既要事先准备内容(有一定的外延空间),又要有精准通俗的表达能力。经验不足的会计本来有职业性“汇报与沟通综合缺乏症”,经过领导的质询和疑问,往往表达能力发挥失常;此外,所做的财务报表格式繁琐不简洁,看不出业务重点和会计观点,老板觉得汇报毫无价值。
在沟通方面,因受理论教育的影响,总是认为遵守规则就没有沟通妥协的余地,在业务配合方面总是被动,又不展现灵活性,不愿接受他人的观点,表现出沟通能力差。